柿香蔭醬鮮魚炒四季豆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0/31/2024 12:34:00 上午 大家有沒有追最近超夯的《黑白大廚》呢?女主最近也來點不一樣的,拍了一支影片,使用了當季的柿子來設計一款美味料理。真是太巧了!片中的美籍韓裔名廚愛德華也剛好用到了柿子入菜!(是不是心有靈犀?)愛德華的料理風格真的讓我驚豔,充滿藝術感與創新精神,每道菜都像是一場美食的盛宴。不過呢~女主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,則是人人都能輕鬆上手的家常美味~既簡單又美味,讓你輕鬆變身餐桌大師!本次的料理影片是《柿香蔭醬鮮魚炒四季豆》快來看看這道料理的詳細做法吧,讓你的餐桌多一份柿香風味的驚喜!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食用筆記|擺盤美感:在方寸之間排好一場食與美的風景 6/10/2025 03:28:00 下午 在女主私廚推出點心餐盒之後,常有朋友問我:「你是不是為了拍照特別擺好?」 我都會笑笑說:「不是,是每一份都這樣擺,因為我就是這樣對待食物的。」 從料理、擺盤、拍照、寫文案到影片後製,每一道流程我都親自來。 有人問我:「你為什麼什麼都自己做?」我總是聳聳肩:「沒有為什麼,這是女主本性。」 社群時代的美食視覺 在這個影像即真相、演算法先決時代,美食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味道,而是畫面。從 Instagram 到 TikTok,「看起來好吃」幾乎是吸睛的第一要素,而這背後也藏了不少「食物擺盤的科學邏輯」。 你以為只是把食物塞進便當盒就行?錯。 真正能讓人看一眼就想吃、吃一口就記住的餐盒,一定是結合了美感與結構的作品。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:「細節決定質感。」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小說,更適用在每一次端出擺盤。 餐盒擺盤的關鍵邏輯 💡 高低層次 利用食物本身的形狀與切法,創造視覺上的高低起伏。舉例來說,把炸雞塊切斜放在葉菜上、玉米筍或豆子站立排列,都能避免整盒「平平的」沒層次,看起來像堆料失控的丼飯災難。 💡 區塊分配 想讓擺盤一看就舒服?用「三分法」分主食、主菜、副菜。像是飯在一側,主菜略占大份比例,副菜作為色彩與口感點綴,自然乾淨、有呼吸感,才會讓人食慾大開。 女主小技巧:懶人也能做到的儀式感 🟢 色彩三原則 主色 + 輔色 + 點綴色,例如炸物搭配綠色蔬菜與紅蘿蔔絲。 🟡 善用空間 預留「空白」,不要全部塞滿,留點視覺空氣感。 🔴 主菜先定調 先把今天最想吃的主菜挑出來,其他副菜為它服務。 擺盤美感不只是拍照,而是生活感 幾片火腿、幾片起司、一點水果切片,搭配一塊麵包和木製小盒,當你用點心思把它們排出層次感與色彩節奏,即使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,也能呈現出一種「樸實無華的美感」。那種自然的清爽與乾淨,讓人看著就覺得舒服,就像設計師井上雄彥曾說:「真正的極致,是看起來不刻意。」 你會發現,越是簡單的東西,越需要用心來鋪陳。 結語:擺盤,是讓平凡日子發光的方式 料理不是一定要精緻,但心思是可以被看見的。當你願意為花三分鐘想擺法,其實也是在替自己的生活注入一點美感的練習。 「生活不是等待暴風過去,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。」— Vivian Greene 有時不為拍照、不為他人,只是為了告訴自己——今天,也有好好過。 女主不是因為要拍照才擺得好看,... 閱讀完整內容
食用筆記|越式清燉牛肉湯:一碗湯,藏著一整個市場的熱情 7/10/2025 03:10:00 下午 說到越南的代表性料理,你心裡第一個浮現的是什麼?米紙捲?冰滴咖啡?還是那碗蒸氣裊裊、香料四溢的越式清燉牛肉湯(Phở Bò)?對我來說,越南的記憶,不只來自巷弄裡穿著襯衫賣河粉的阿姨,更來自清晨那一口暖進心頭的牛骨高湯。 記得那年清晨五點,我醒來獨自一人晃到胡志明市第一郡的街邊,眼前還沒全亮,攤販卻早已開張。塑膠矮凳上一坐,一碗牛肉粉端上來,那湯頭清澈見底,卻香得像歷經三代祖傳。喝下去的那一口,不是浮誇的重口味,而是溫潤深長的清甜,接著才是那片幾近透明、軟嫩的牛肉片在舌尖化開——我當下真的想起一句旅遊作家 安東尼·波登Anthony Bourdain 的話:「You don’t know Vietnam until you’ve had a bowl of pho at dawn.沒在黎明喝過一碗河粉,你就不算認識越南。」 越式牛肉湯的魔力:清淡?不簡單! 越南牛肉粉之所以迷人,在於它的平衡感。不像我們習慣的濃厚牛肉湯,它講求的是「清澈卻不單薄,鮮香卻不油膩」。湯底使用牛骨、小火熬煮數小時,再加上洋蔥、薑、八角、桂皮、丁香等香料,去腥提香、又不搶味。 而那一片片滑嫩的生牛肉片,只要放上熱湯,一兩秒就熟。夾起來還微微透紅、嫩而不腥。加上河粉吸湯卻不爛,薄荷、九層塔、檸檬片和辣椒輪番登場,每一口都像一次味覺的重組。 最迷人的是那種「邊吃邊調味」的自由感。有人喜歡清爽原湯,有人瘋狂加辣、有些人還會加點魚露、青檸汁,再搭一杯越南濾滴咖啡——這套吃法直接封為早午餐界的天花板。 清澈裡有學問,各有各的靈魂湯 說到牛肉湯,台灣人心裡的經典代表,大概會立刻想到台南溫體牛肉湯。熱湯現沖薄牛肉,搭配肉燥飯清湯,清早吃也不顯膩。台南牛肉湯的靈魂在於「純」與「甜」——用牛骨加蔬果熬出的高湯,沒有香料堆疊,就是樸實自然的鮮甜。 相比之下,越式牛肉湯則像是香氣的層次玩家。香料輪番上陣、湯頭多一點結構感,整體風味更飽滿清爽。你可以說一碗是自然派的晨間樂章,一碗則像街頭管絃樂隊——節奏強烈卻不吵雜,各有風味,也各有迷人之處。 就像旅遊作家麥特.葛羅斯Matt Gross 說過:「在越南,你不急,食物也不急。總有一碗湯,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。」無論是哪種牛肉湯,它們都是當地人生活裡的一種溫柔日常。 女主私廚靈感:一鍋現煮的溫柔力量 雖然我沒辦法在工作日早上飛去越南市場坐小板凳,但可以還原那份「清燉...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